首页 > 周易解读 > 周易全解 » 正文

说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必然要谈到“易”

2023-06-16 13:58

阴阳 四象 五行 八卦_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全解_八卦五行属性分阴阳

说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必然要谈到“易”,战国前期和中期,道家倡导阴阳学说。到了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者“邹衍”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对《周易》的理解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观念为后来易学家所吸收并用来解释《周易》筮法中的变化法则。

《易传》的作者就是以阴阳变易的观念来解释《周易》的原理,《庄子•天下》篇概括为“《易》以道阴阳”。虽然还没有使用“金木水火土”的范畴,但其讲天地之数,以“五为贵”也是受了五行学说的影响。汉代以后,易学中的“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都是以阴阳五行观念解《易》的,历代易学家成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阐发者,从而推动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

易学中的阴阳范畴

汉代易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并以此解释节气的变化解说《周易》原理,被称之为“卦气说”。“卦气说”的实质就是讲一年四季阴阳二气的消长运行。“京房”作为汉易的代表人物,其对《周易》占筮体例的理解,都贯穿了这一基本思想。他发展了《易传》中的阴阳说,鲜明地提出了阴阳二气说,并以此解释易学中的阴阳范畴。在“京房”看来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全解,《周易》是讲变化的,所谓变化,无非就是阴阳变易。阴阳二气干变万化,新新不停,生生相续,永无止境,这就叫做“易”。

而事物及卦爻象的存在和变易总是又阴又阳不能拘于一个方面,比如“离卦”象为二阳爻中包一阴爻,这是“本于纯阳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全解,阴气贯中”(《京氏易传》),所以才有文明之象。他认为,纯阳之体,必须其中贯以阴气,使刚阳之气趋于柔顺,即使其中虚方能发光照物,否则就会成为暴热而伤物。如果只专于一面有阳而无阴,或有阴而无阳,或者只能长不能消,其结果必然失败。所以《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以气具有两重性说明卦爻象具有两重性。

“京房”还阐发了阴阳转化的观念,提出了“物极则反”说。如其释大壮卦说:“壮不可极,极则败。物不可极,极则反。”即是说,阳胜阴为壮,壮极则反于阴,所以事物发展到极端则走向其反面,故说“物不可极,极则反。”京氏认为,“物极则反”是同气候变化,阳极阴生,阴极阳生,寒极则暑,暑极则凉,所谓“阴阳代谢”联系在一起的。

将五行理念引入易学

这些在中医五行学说中都得到了体现,将五行观念引入易学,始于汉墓出土的帛书《易传》。而较为系统地以五行学说解释《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辞的吉凶则开始于京房。他以“五行”配入“八宫卦”及卦中各爻,乾配金,坤配土,震配木,巽配木,坎配水,离配火,艮配土,兑配金。

乾卦为阳卦,各爻配以十二辰的“阳支”:初爻为子,配水,二爻为寅,配木,三爻为辰,配土,四爻为午,配火,五爻为申,配金,上爻为戌,配土。

坤卦为阴卦,各爻配以阴支:初爻为未,配土,二爻为巳,配火,三爻为卯,配木,四爻为丑.配土,五爻为亥,配水,上爻为酉,配金。其它六子卦各爻,按阴阳区分,配入五行,更有甚者京房还以五行生克说解释八宫卦同其爻位的关系。

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全解_八卦五行属性分阴阳_阴阳 四象 五行 八卦

八宫卦为母,其六位为子,母子之间依五行顺序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同时又依据五行休王说提出八卦休王说,认为八卦同五行一样,轮流居于统治地位,某卦当政为王其它卦则生死休废。所谓:“于六十四卦,遇王则吉,废则凶,冲则破,刑则败,死则危,生则荣。”“吉凶随爻算,岁月运气逐休王。”京氏即以此解说卦爻辞的吉凶。

“五行生克说”和“五行休王说”表现出卦与卦、卦与爻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待,以及王为主次的关系。相生即相互资生、相互助长之意。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是“生我”与“我生”两方面的统一。相克,即相互制约、相互克服之意,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是“克我”与“我克”两方面的统一。相生起推动发生发展的作用,相克起维持整体平衡的作用,休王则以相生相克说为基础,将五行联结为一个相互交织而又主次分明的整体网络,综合起来则成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机系统。此种学说无疑是一种辩证思维。

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以“五行学说”解释《周易》中的“象”和“数”是“郑玄”易学的一大特色。把《周易》中的“数”同“五行”联系起来,始于西汉“刘歆”的《三统历》。以五行解释八卦爻位则始于“京房”。“扬雄”受其影响,将“五行生数”和“成数”配以时间和方位纳入其《太玄》图式之中讲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和万物的盛衰消长。“郑玄”吸收了他们的观点,用来解释《系辞传》中的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他认为,《系辞》中所说的天地之数,就是五行之数。天地之数各有五,一二三四五和六七八九十之数即五行水火木金土的顺序。前者为生数,即“生物之数”;后者为成数,即“成物之数”。此天地之数又代表天地之气,天奇之数为阳,地偶之数为阴。仅有奇数无偶数相配即只有阳而无阴还不能生成万物。所以五行之生数和成数要相配合,即地六配天一,天七配地二,地八配天三,天九配地四,地十配天五,这就是《系辞传》所说的“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有此阴阳之数相配合,天地之气方能生化万物。他还以五行生成之数配以北南东西中五个方位表示一年气候的变化。“天一生水于北”表示阴气始于北方水;“地二生火于南”表示阳气始于南方火;“天三生木于东”表示阳气兴盛,“地四生金于西”表示阴气兴盛,“天五生土于中”表示土居中央分管四时。但是,只有阳气或只有阴气不能生成万物,所以阴气地六又在北方与阳气天一配合,阳气天七在南方与阴气地二配合。如此配合,天地之总数为五十五,也即“大衍之数”。由于五行之气各相并相通故减去五数,惟有五十,所以《系辞》说“大衍之数五十”。

方氏易学

“方氏易学”指明末以“方孔炤”、“方以智”父子为代表的方氏家族的易学。由“方孔熠”三易其稿,“方以智”主持编定的《周易时论合编》是其代表作。

“方氏易学”从易学中的气论观点出发,解释“阴阳”和“五行”的起源及其性能。他们吸收了“张载”以来“虚空即气”的观点,提出“两间皆气”说,认为天地之间充满了气,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都是气化的产物。“大一之气”或“元气”自身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自相盘旋”,相互转化,又分化出“五行之气”,五气凝聚成形则为“五材”,即'水、火、木、金、土",五材又隐藏着五气,五气各具阴阳之性,彼此相制而又相成,交相为用,最终又归于一气,防阳五行皆一气流行的产物。

气分为阴阳和五行,并非分而相离,而是相互包涵。阴阳即在五行中,“一时俱生俱成”,没有时间上的先后次序,但仍有差别和层次,所谓“不碍于次第质论”(《时论合编•图象几表•图书五行》)”。这种观点是说,从大一之气到阴阳二气,再到五行之气,此种分化或转化过程,同样基于蕴涵关系,乃一逻辑地展开的系列。这就使其阴阳五行说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方氏"着重研究了"阴阳"以及"五行"之间的涵蕴关系。关于阴阳二气,"方氏"阐述了"阴阳体用互藏说"。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著《类经图翼》曾提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阴阳互藏”说。"方氏"受其影响,认为阳气无形体,以阴为"体";此阴之体又以“阳”为"用"。如火性为阳,其凝聚成体而为阴方有火炎向上。这是阳以阴为体,水性为阴。其中藏有阳气方能流动润下,这是阴之体以阳为用,即以其功能属于阳。总之,阳总是藏于阴之中成为主导。这就是“阴阳体用互藏”又叫做“阴阳自轮为主客体用”。阴阳不仅相互渗透.而且互为体用.相互包涵,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关于"五行"之间的关系又阐发了"五行互藏互化说"。"张景岳"在其"阴阳互藏说"的基础上,也曾提出五行互藏说,认为五行之中各有五行,五行互相包涵。如其所说:“所谓五者之中在互藏者,如木之有津,木中水也;土之有泉,土中水也;金之有液,金中水也;火之熔物,火中水也……火之互藏,木钻之而见,金击之而见,石凿之而见。惟水中之火人多不知,而油能生火,雨大生雷,湿多生热,皆是也。”

《类经图翼•五行统论》,“方氏”易学的五行观即吸收此种学说而来。“方氏”不仅区分了“五气”和“五材”,而且详细分析了五行各自的性能。认为水为湿气,火为燥气,木为生气,金为杀气,土为冲和之气,能调合各种气,所以“水火木金”四气皆因“土”而成形。“土形”为“五材”之主,这样其“五行”又成了物质的“五种性能”及构成物体的“五大元素”。

在“方氏”看来,“五行”不仅相生相克而且互藏互化。如其论海水的由来说,土中藏有火气,火气上升,遇冷则转化为水气,水气凝结成水则下降。地体最重,水轻于土,故下降之水浮于地上。地球形如胡桃,有凸有凹,水则汇集于凹处而成海。这是以"水火土"三行的性能和互藏互化解释海水的形成。总之,五行之气相互包涵,一行之中各具四行,自然物性所以有差别在于所禀五行之气的多少强弱不同。此说不仅认为不同的物质形态相互包涵而且互相转化,“五行”作为阴阳二气运动的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此种对物质现象变化的观察,同样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芒。

从以上所述可以知道中医经典《内经》以及后世几乎所有理论都受到了《易经》的影响,所谓不知易不可为大医是毫不为过的!如在《内经》阴阳别论篇曾言:“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等类似此类的很多论述其数就是运用了“生物”与“成物”之数的原理,其理则运用了阴阳五行气化之机,这些论述并非荒谬之言,其中涉及到许多《易学》思想的精髓,把数理、五行之理、天文地理几乎全囊括其中,这对当今提倡的治未病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法门”!可惜很少有人懂得临床运用它们了。

作者简介

李炳均,中医主治医师。

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其学习经历非常有趣:

1、为孟河丁济仁老夫子关门弟子

2、被“古经方派”大家范文虎嫡传弟子—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张老夫子纳为范家第三代学术弟子

3、九十年代未又被台湾易学法术“万法归宗派”传人、台北市政府专职聘用师、日本高岛易断总本家顾问、韩国政府御用学术总顾问—DODO先生纳为:法术、命理、堪與五术唯一大陆嫡传弟子。

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创临床实践运用医易联合体系理论以增强临床疗效,擅长内、妇、儿科疑难杂病诊治。

李炳均老师在上医网开设了交流群,如果你对“五术”——山、医、命、相、卜感兴趣(推荐阅读:《》),欢迎入群交流。后期还有相关微课,例如阳宅与养生等内容。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迷信,以一种理性、开明的态度来讨论、交流。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添加上医网文文

备注五术,立即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