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十甲子 > 辛亥 » 正文

孙中山为何会多次失败?他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2023-08-11 09:01

1945年的重庆会议上,毛泽东与蒋介石两位元首会面,他们身上所穿着的衣服正是中山装,由此可见两位军事家对于自己的前辈孙中山的尊敬。而且历史也不会说谎,孙中山几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革命之中,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由孙中山举旗的革命都失败了,这一切的挫折都没有打消孙中山参与革命的念头,他一次次的揭竿而起,只为实现当时的最强音——“振兴中华”。那孙中山为何会多次失败呢?他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一、辛亥革命的胜利被窃取

孙中山掀起革命之前,中国经历了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以及太平天国等救国运动。虽然这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当时面临的危机,但是由于各自阶级存在的局限性,使得这样的运动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基,因而中国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急需一场全新且更有力量的革命运动。而孙中山便是这场运动的引领者,他深知革命不能一个人完成,也不能依靠封建势力的自我觉醒而依赖于封建势力,而是需要一个独立的政党,于是他便与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的檀香山建立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除了建立政党之外,孙中山还认为,要想革命胜利,就必须进行武装起义。于是他开始组建军队,并于1906年的发动了同盟会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这场起义是由当时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了会党(长沙起义失败后的华兴会会党)发动的,起义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革命的范围波及了湘赣两省,虽然起义并没有成功,但是扩大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同盟会马不停蹄,多次发动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1910年孙中山在马来西亚召开会议,希望在广州组织一场更大的起义。而经过多方的准备,在1911年4月27日,黄兴带领着百余人的先锋队,连开三枪,开始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然而起义却只有黄兴部队行动辛亥革命发起者,其余各路却没有行动,使得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吹。

这些起义的失败,为辛亥革命最后一次以及唯一一次成功的起义——武昌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12年,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以及文学社联合出动,发动了武昌起义,终于成功地推翻了清朝政权。孙中山也总算是完成了“振兴中华”的第一步。

辛亥革命发起者_发起辛亥革命的组织有哪些_发起辛亥革命的

眼看着一个新的国家就要建立起来,想要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开始插手进来,他们逼迫孙中山让出总统职位,并由他们所认定的袁世凯担任总统之位,就这样革命的成果被窃取,中国又再次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急之中。

二、二次革命再受挫

1912年3月20日晚上十点,宋教仁在黄兴、于右任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上海的的沪宁火车站,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北上。本该是一个平静的夜晚,但是在他们将要走到火车站的检票处时,一个人竟然从人群之中冲了出来,随后就是一声枪响,紧接着走在前面的宋教仁痛苦地喊了起来:“我中枪了!”而开枪的人仿佛像幽灵一般,消失在了人群之中。子弹穿透了宋教仁的肾脏,更为可恶的是,子弹竟然有毒。宋教仁因为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而宋教仁被刺就犹如点燃了炸弹的导火索,使得国民党与北洋政府的矛盾快要爆发出来。

孙中山在听到这一轰炸的消息后,并立马从日本赶回了上海,并且在3月24日为“二次革命”的发动召开会议。然而与第一次革命不一样,队伍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部分领导人(像黄兴)主张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孙中山看出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于是毅然决然的发起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虽然得到了各地的支持,但进展并不顺利。1913年江苏的讨袁军在徐州地区吃下了败仗。而在同年的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上海讨袁军无法攻克江南制造局,并且上海的指挥部还在二十八日被租借当局解散,而本来就已经动摇的黄兴,见大局无望,便离宁出走,这一下使得讨袁全军动摇,二次革命也就此匆匆落幕。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人成为了通缉犯,他们只好逃回了日本。此时袁世凯成为中国第一任大总统,并以叛乱的罪名解散了国民党。无拘无束的袁世凯在数年后就决定称帝,完成了帝制的复辟。

辛亥革命发起者_发起辛亥革命的组织有哪些_发起辛亥革命的

三、护国运动行不通

自袁世凯夺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之后,其就一直打着复辟帝制的念头。孙中山自然知道袁世凯这一念头,于是百般阻挠,可是二次革命结束之后,国民党被解散,孙中山等领导人也逃到了日本。袁世凯没了绊脚石辛亥革命发起者,此时正是其复辟的大好时机。也正是由于袁世凯对于皇位的过于执着,使他成为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当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目的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但条件是签订卖国“二十一条”。袁世凯迫于形势也出于个人私利,签下了屈辱条约。于是,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即位中华帝国皇帝。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最不愿意看见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于是许多同盟会的老成员集结在云南,酝酿着反袁大计。护国战争期间,孙中山除了及时给全国指明斗争目标外,还具体领导中华革命党在鲁、豫、皖、苏、浙、闽、粤、赣、湘、鄂、川、陕等省发动起义,指示中华革命党要联合党内党外讨袁各派协同进行。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宣布云南独立,正式与袁世凯北洋军开战。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三路攻滇失败,并且袁军多方作战,实力不济,在广东、山东等地都吃了败仗,袁世凯见形势不妙,只好撤销帝制。这之后,孙中山也得以回国,并在1916年5月从日本回到了上海后,随即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

护国运动虽然成功地推翻了袁世凯,但是领导权其实只是转移到了西南地方实力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手中,因而孙中山与中华革命党并未能控制局面,胜利的果实再次被夺走,北洋军阀也并没有被打走,仅仅是军阀段祺瑞替代了袁世凯的位置。虽然护国运动没有取得最后胜利,但是却成功让中国避免了帝制复辟。

发起辛亥革命的_辛亥革命发起者_发起辛亥革命的组织有哪些

四、护法运动仍失败

护国运动虽然避免中国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但是段祺瑞却变本加厉地实行独裁统治以及卖国,孙中山为了遏制其行为,便要求其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但是段祺瑞果断拒绝了,中国也因此再次处于灭国的危机之中。

孙中山为了救国,再次回国,并在广州发动了护法运动。由于孙中山的影响力,革命很快就得到了响应。而8月,南下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就这样南北两个政权开始对立。

而段祺瑞决心以北洋武力镇压西南护法军队,第二次南北战争也就此拉开帷幕。然而军政府势力并没有为此多久,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内部的军阀势力排挤孙中山,使得军政府最后与北方政府进行了和谈,而这也宣告了护法运动的失败。

可是四次失败仍然没有阻止孙中山的革命脚步,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战争中,孙中山再次带领国民党北上杀军阀,不幸的是,在北伐的过程中,孙中山同志因病去世,享年59岁。但孙中山临死前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依然激励着英勇作战的革命军。结果,北伐胜利,中国的革命再次向前迈进一步。

所以说,孙中山为何革命那么多年,跌宕起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孙中山早期依赖的是别的武装势力来反清,比如洪门、比如北洋军、比如后来的粤军、桂军、滇军等。孙中山手里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事事都得受别人的掣肘,最后革命失败,根源就在于手里没有枪。到了后来,孙中山明白枪杆子的重要性后,于是开始自己创办学校,自己培养忠于革命的武装力量,才最终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北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