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易传。
它的重要性比易传十翼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后世大多数读《周易》之人,对于这部极其精妙的易传视而不见,以为它只不过是一部附会《周易》的炼丹书而已。
殊不知,《周易》本身就是一部丹经!《周易参同契》的解读是对的!
那么,这部书的作者和年代究竟是何时?
让我们来细细探究一番。
一、魏伯阳是《周易参同契》的作者吗?
历来传说,魏伯阳写了《周易参同契》。
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因为除了魏伯阳之外,《周易参同契》的作者至少还有两个人。
一个叫徐景休,曾经当过青州的从事,所以又叫徐从事。
另一个叫淳于叔通。
按照五代道士彭晓的说法,魏伯阳先是写了一部分《周易参同契》,然后传给徐景休和淳于叔通,后两人分别给这部书作了笺注。
然而唐代的说法则相反,认为最早写《周易参同契》的是徐景休,后来魏伯阳和淳于叔通才给这本书作了笺注。
唐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引玄光先生曰:
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同契》上篇以传魏君,魏君为作中篇传于淳于叔通周易参同契彭晓注本,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
唐代托名阴长生的《参同契》注本序也说:
“盖闻《参同契》者,昔是古《龙虎上经》,本出徐真人。徐真人,青州从事周易参同契彭晓注本,北海(今山东昌乐)人也。后因越上度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遂改为《参同契》。更有淳于叔通。补续其类……叔通亲事徐君,习此经。”
二、淳于叔通
按照后面两个说法,魏伯阳并不是第一个把《周易》和丹法结合起来的人。
徐景休要比他早。
可惜的是徐景休的生平事迹较少,反倒是他的弟子淳于叔通的记载比较详细。
葛洪《抱朴子》载:
“淳于翼,字叔通,北海郡人(今山东潍坊青州)人,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生。少年聪明过人,有圣童之称。十七岁通《易》,兼治《春秋》而闻名于乡党。并从同郡徐从事受术丹道。”
陶弘景《真诰》引《周易参同契》序载:
“桓帝时(148—153年),淳于叔通时年四十岁,仰观乾象,以处灾弄,子成之后,远近有名。
按照上述说法,徐景休和淳于叔通年纪都比魏伯阳大,所以这两人都应该是魏伯阳的老师。
三、魏伯阳学易
作为三个人中最年轻的一个,魏伯阳应该是最后完成《周易参同契》的人。
据《真诰》记载,淳于叔通为避梁冀之乱(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冀被诛),遁于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巧的是,魏伯阳正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父亲魏朗,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因党锢之祸被害致死,时人尊其为“八俊”之一。
这时,正好是淳于叔通来到上虞之后的第十年。
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魏伯阳隐遁山林修道,他应该是在此之后遇到了淳于叔通,学到了徐景休所传的《周易》丹法,最终写成了《周易参同契》一书。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之也说《周易参同契》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