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藏阁龙心讲座
文字整理:耀成、老顽童
校对:法云
老师:我们有些人是不是会认为中国的五行是个很落后的东西?有人这么认为吗?咱们知道中医里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风水里也有五行。五行产生于中国文化的什么时期?
学员1:战国,春秋战国时?
老师:你怎么一下子就说到那时候去了呢?
学员2:有《易经》的时候。
老师:有《易经》的时候,那个…可就远啦。《易经》产生于什么时候大家知道吗?
学员3:上古时期
老师:上古时期。她还知道三古的理论。要说的话,《易经》可能出现在六七千年以前了。因为这要归于伏羲,咱们经常讲的伏羲老祖,他是在什么时代?我们大概划个范围,应该是在七千年到一万年以前。具体时间我们不知道了,但根据对于他的传说,我们大概推测,应该是在七千年到一万年。而且《易经》不是一个人的著述,《易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研究《易经》的理论都知道,有《连山易》、《归藏易》,到我们现在讲的《周易》。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易经》只有《周易》,《连山》、《归藏》都是一种依据考古得到的推测。但没谁见到过这个东西。现今有一些说法,说它们在马王堆考古中出现了,我个人认为,也参研了一些资料,这都纯属是炒作。又有一些人故意想成立个门派,吸引大家跟他修学去,这只是个炒作。还是以《易经》的义理为准,按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为准。
在伏羲祖师那会儿是先天八卦,后来到周文王的时候,给它改进了一下,变成了后天八卦。这八卦的理论,怎么就能推演出一个哲学来?这是需要解读的。它就是一个图形,关键是怎么去认识它,因为我们能看很多图形的。到后来那个科学家莱布尼茨说的:二进制定理跟《易经》的道理是相应的。所以说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对它都有解读。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也没解出个二进制定理来。人家并不是从《易经》中悟出来的二进制定理,而是人家自己本身就已经悟到了二进制定理,然后再去看《易经》才看明白的。这是对我们修学的重要提示。
我们大部分人,比如你们,听课的时候,肯定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来揣测我。我讲的一些东西,你们会对我进行评判和分析,这样就错了。因为只有你自己具备了刚才我讲的莱布尼茨这样的水平,他看到了二进制定理在这里的显现易经和八卦谁写的早些,然后突然再去看《易经》的时候,他就能看到关联。同样的,你现在的精神境界,你找寻的是什么呢?就是我这里(讲的这些东西)哪里跟你相“应和”,你也找寻的是这个东西。可是毕竟有一部分是相应,有一部分是不是不相应的。(有些话)你可能头一次听说。怎么办?我们最好听课的时候:放下,放下自己已然得到的。放空——这就叫虚怀若谷,然后先把那些东西统统接纳进来。接纳多少你不用管。因为你在这个时候管那是不行的,相当于“贸易壁垒”呀。你先不要建立“壁垒”,先把听到的内容“收”进来,再去消化。
“五行”的起源
说到“五行”,就不得考大家了,可能还不如考《易经》的结果呢。五行产生于什么时期,还不如《易经》知道得清楚。但是为什么那位朋友说了一个春秋战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理论?这是由于中国文化有个特殊的群体叫“方士”。大家听说过这个名词吧。方圆的“方”,士兵的“士”。方士群体是很多才多艺的群体,他们会很多我们一般认为很玄奇的技术。但是这些人,大部分是避群而居,他们不入世的。他们猛然一入世,就会引起世间一些人的推崇,或者是觉得很神奇。那么我们一般揣测,他们喜欢炼丹,他们喜欢搞很多化学研究,像西方说的魔法师之类,他们喜欢搞这些。西方也有炼金士,他们就是喜欢搞这些东西。比如炼气士就是指这部分人,他们研究我们现在说的“科学”这部分东西。但到后来秦汉之后,由于“大一统”文明的要求,对他们(研究的)这个东西就有排斥了。“大一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别要求各自秉持的文明跟“大一统”的要求相合。所以“方士”的文明就逐渐地落下去了。但是它衰落不是瞬间落下去的,是慢慢落的。比如汉朝时,我们文明之中的谶纬之术是很多的,巫蛊之术,大家都常听说的。
咱们现在所学的《易经》也是在汉朝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大的编撰和整理,所以说我们就会看到先秦易学和秦汉之后的易学完全不同,我这只是给你这么简单一说。比如,先秦时要想测个卦,得用蓍草,很神圣的。就像咱们现在喝茶,看茶道和香道(表演)的时候,虽然你不懂,但是你看那个老师在给你演艺,是不是感觉非常神圣啊?一样的。那时卜卦的时候,一卦就够了,很神圣。它特别讲究天人合一,特别讲究人的灵性的觉悟,特别讲究这一点。而到了汉朝之后就不是了,讲究偏向于术法,就是计算推演。本来卜一个卦,就能料定的事情,他要把这一个卦,推推推推,给它连环变化。
然后综合信息把这个东西弄出来。这是不是两种路数?一种就是咱们现在讲的像“大仙”一样的“灵异化”的一种感悟,这部分就是“术”化的。《易经》到现在,咱们的应用也是这样。你如果说大分的话,其实也可以这么分。当然,所有用易给人“卜测”的人都会用“灵性”。但是,你会发现像六爻这些就偏向于“术”,他把一个事情给你细化得非常的多。然后,在这些信息之中给你找寻结论。还有一部分就是“卜筮”,比如梅花易特别讲究的是灵感,临机起卦,随便一点,点个东西就给你起,就要求这个人的灵性很强。到现在也是这样,我们应用的时候也是偏向于这样。但是各有利弊,除非你们自己去感悟才能知道的。这是简单给大家聊聊,好久没有说这方面的课程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讲这方面的东西了。
说到“方士”的时候,我们推测:由于“方士”喜欢研究这部分内容,所以说我们猜测“方士”活跃的时期就是在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以我们一般认为“五行”是从那里来的。那么《易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是阴阳。所以,咱们长期说的话是不是叫“阴阳五行”啊?但你一定要知道——阴阳是阴阳,五行是五行。你不要看一些书,什么《尚书·洪范》这些,那都是后边的人编前面的书,它是倒过来的。我们一般管这种叫做“托伪”,叫“托伪之作”。
所以说到了“五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随着文明的转换,尤其是我们秦汉时期的两把大火,一个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个是项羽烧了阿房宫,这两把火毁损了非常多的典籍。《易经》有幸得存易经和八卦谁写的早些,并不是因为《易经》多么特殊,是因为秦始皇要烧它的时候,旁边的人给他进言,说这个东西是算命用的那种,就是卜筮的那样的书。秦始皇认为自己是一统六国的人,你明白那种胸襟和气魄吗,他是不是最不信命啊?他最看不上这种了,所以一说是这种书,他就不当回事了,所以《易经》就留下来。一般我们认为孔子著《十翼》,都认为是孔子写的,这个应该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主要理论是孔子著述下来的,孔子和学生们共同完成的叫做《十翼》。这个“翼”不是易经的“易”,是翅膀的那个“翼”,飞起来的那个“翼”。
这只是介绍一些知识,你们可以就记录下来,回头在百度上去查一下,那里会说得更详细一些。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课就是五行性。五行性,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用到了各个地方,所以说“五行”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够避开,但是谁都说不清楚它的源头,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而这个东西还不止中华文明有。我们会看到类似于像“五行”这样的说法,在别的文明里也有,比如印度。咱们知道印度认为这个世界是怎么构成的吗?“地、水、火、风、空”。那么我们到爱琴海,就是地中海文明,就是古希腊文明,那里怎么说?也是“地、水、火、风”。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当然,后来他们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但是他们都有跟咱们中国很相似的地方,可是哪一个也没有像中国的“五行”,居然变成了个体系。这个很“要命”,它把这东西演化成一个遍布于中华传统文明的各个领域的东西。所以说我们有一句话说“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即代表了佛家的“五戒”,又是道家的“五元”,又是儒家的“五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应用于各处。咱们看中医里有“五行”,面相里是不是也有“五行”,看人的面相不只是看脸,还有包括你的那个身形都要算在内,这个也包括“五行”。咱们这个风水术法之中也讲究“五行”,处处都涵盖了“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