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十甲子 > 庚寅 » 正文

庚绝在寅 出土简牍屡见五行配五音的不同说法可能与先秦时期不同学派有关

2024-05-05 15:05

内容提要:出土简牍屡见五行配五音的不同说法,参照先秦诸子书,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甲)东方木配徵、南方火配羽、西方金配商、北方水配角、中央土配宫,(乙)中央土配宫、东方木配角、南方火配羽、西方金配商、北方水配徵,(丙)东方木配角、南方火配徵、中央土配宫、西方金配商、北方水配羽。古人在五行配五音的解释方面,汉唐时期似多以音训兼义训为主,宋以后则多用纳音五行。五行搭配五音的不同说法,可能与先秦时期诸子的不同学派有关。

作者简介:晏昌贵,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简帛数术文献研究。

近年来,出土简牍材料中屡见五行配五音的不同说法,这些说法亦见于先秦诸子书中。这篇短文先列举各种不同的材料,然后加以解释,最后作一点推论。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教。

按照五音配置的不同,可将出土文献和先秦诸子所见分为三种类型。

(甲)型:东方—徵,南方—羽,西方—商,北方—角,中央—宫

《鹖冠子·泰鸿》曰:

东方者,万物立止焉,故调以徵。南方者,万物华羽焉,故调以羽。西方者,万物成章焉,故调以商。北方者,万物録臧焉,故调以角。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故调以宫。[1]239~240

《鹖冠子》一书,前人曾疑其伪作[2]144~146,马王堆帛书出土后,学者发现其中的《黄帝书》多有与《鹖冠子》相近或相似的文字和内容,甚至在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中也有与《鹖冠子》相通之处,这就充分证明《鹖冠子》一书不仅不伪,其成书还当在秦始皇焚书之前[3]23~26;388~398。其中关于五音配置,是为:东方配徵,南方配羽,西方配商,北方配角,中央配宫。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有一组五音的简文,其配置与《鹖冠子》相同,简文如下:

[徵立(位)],甲乙,卯未亥,主东方,时平旦,色青,主人殹,所执者规殹,司木。

[羽立(位)],丙丁,午戌寅,客殹,时日中,色赤,主南方,所执者矩殹,司火。

[商立(位)],庚辛,酉丑巳,主西方,时日入,主人,白色,所执者衡殹,司金。

角立(位),壬癸,子申辰,主北方,时夜半,客殹,色黑,所执者权殹,司水。

[宫立(位),戊己,午戌寅,主中央,时鸡鸣,主]人殹,色黄,所执者[绳殹,司土。][4]239~240

湖北随州孔家坡汉简《日书·岁》篇亦涉及五行与五音问题,关于五音的简文说:“东方徵,南方羽,西方商,北方角,中央宫,是胃(谓)五音。”[5]184

(乙)型:中央—宫,东方—角,南方—羽,西方—商,北方—徵

《管子·幼官》和《幼官图》(或以为“幼官”为“玄宫”的讹误)另有一种五音搭配,二文大致相同,今略举《幼官》篇文曰:

(中央)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

(东方)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

(南方)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

(西方)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

(北方)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成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

其中的五音(亦称“五声”)搭配为:中央—宫,东方—角,南方—羽,西方—商,北方—徵。

《管子》一书,虽托名春秋齐相管仲所作,实则内容十分庞杂,其主体内容应是战国中晚期齐稷下学派的作品[2]258~266[6]216~221,239~245。

临沂银雀山汉简《迎四时》有如下简文:

……故距冬至日[卌]六日,天子迎春于东堂……角,舞之以羽狄(翟),此迎春之乐也。距春分卌六日,天子迎夏……高七尺,堂……天之□,昌(唱)之以羽,舞之以鼓□,此迎……[7]223

薛梦潇博士指出其五音配置同于《管子》[8]46,其说或是。银雀山汉墓的年代在西汉武帝时期,可见此时《管子》一系的说法仍在流行。

(丙)型:东方—角,南方—徵,中央—宫,西方—商,北方—羽

《吕氏春秋·十二纪》以天象统人事,历述十二月帝王之行事宜忌,其说盖出于古阴阳五行家言。《十二纪》之首章开篇即曰: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簇,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9]1

所谓“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实为天象,“其日甲乙”以下为五行配物,“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则为节候,以下又记天子之行事。结构颇为整饬。类似文字亦见《礼记·月令》。关于《十二纪》与《月令》的关系,古今学者说法颇多歧异,然《史记·吕不韦列传》称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10]3030,是《吕氏春秋》“十二纪”乃成于秦统一之前之战国末年。其中的五行与五音的配置为:春(木、东方)—角,夏(火、南方)—徵,中央(土)—宫,秋(金、西方)—商,冬(水、北方)—羽。

《淮南子·时则训》亦有相同配置,唯“中央”改为“季夏”。类似的配置亦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白虎通·五行》《潜夫论·卜列》等两汉文献中,隋代萧吉所著《五行大义》,是五行文献的集大成者,而关于五味、五音的搭配,也完全与之相同。可见,这一型是后世的主流配置,然而遗憾的是,出土文献似未有见。

从上文看,五音搭配的基础是五位(五种方位),而五位的根基在五行。在战国秦汉知识系统中,五行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然而五音与五位、五行搭配的“原理”何在?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五音配置?

庚寅属什么五行_庚寅辛卯纳音_庚绝在寅

从《鹖冠子》本文看,似以音训为说。文中称“万物立止焉,故调以徵”,止通址,徵音旨,音近可通。其他宇与羽、章与商、中与宫均以音近通假。《鹖冠子》称:“北方者,万物録臧焉,故调以角。”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角旧音“亦如鹿”[1]184。西周早期青铜器《盟爵》铭文有一个从录从龠的字,季旭昇先生以为“表示和音乐有关,录声,也就是‘宫、商、角、徵、羽’五音中‘角’的本字”[12]356。《礼记·丧大记》“君、大夫鬊爪实于绿中”,郑玄注:“绿当为角,声之误也。角中谓棺内四隅也。”疏:“以绿与角声相近,《经》云绿中,故读绿为角。”绿与録通[13]832,故角亦得与録通假。《史记·留侯世家》载所谓商山四皓,中有角里先生,角亦读为録。朱骏声说:“‘止’、‘徵’声转也。《白虎通·礼乐》:‘徵’者,止也。《汉书·律历志》:‘徵,祉也。’下‘羽羽’、‘商章’、‘録角’等皆依声立训,与此同例。”[1]239~240其说是也。

传统经学家解释“月令”五音配置亦以音训为说。《汉书·律历志》引刘歆说:“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倡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緐祉也。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①《白虎通·礼乐》则说:“所以名之为角者何?角者,跃也。阳气动跃。徵者,止也。阳气止。商者,张也。阴气开张,阳气始降也。羽者,纡也。阴气在上,阳气在下。宫者,容也,含也,含容四时者也。”[14]120其说在声训和义训的基础上加入了阴阳之气的变化。《五行大义》卷三《论配声音》引《乐纬》:“春气和则角声调,夏气和则徵声调,季夏气和则宫声调,秋气和则商声调,冬气和则羽声调。”[15]60~61则已脱离声训之途而完全以气的变化为据。

《管子》的解释稍为复杂,《地员》篇云:

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渎田悉徙,五种无不宜。其立后而手实,其木宜蚖菕与杜松,其草宜楚棘。见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其水仓,其民强。

赤垆,历强肥,五种无不宜。其麻白,其布黄,其草宜白茅与雚,其木宜赤棠。见是土也,命之曰四施,四七二十八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商,其水白而甘,其民寿。

黄唐,无宜也。唯宜黍秫也,宜县泽,行廧落,地润数毁,难以立邑置廧,其草宜黍秫与茅,其木宜櫄扰桑。见是土也,命之曰三施,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宫,其泉黄而糗。

流徙,斥埴庚绝在寅,宜大菽与麦,其草宜萯雚,其木宜杞。见是土也,命之曰再施,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呼音中羽,其泉咸。

水流徙,黑埴,宜稻麦,其草宜苹蓨,其木宜白棠。见是土也,命之曰一施,七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徵,其水黑而苦。[16]1072~1073

《管子》上文多不可详解,要之,实为古代“相地”之实用方术。值得注意的是,五音与数字的关系,可如下示:

5×7=35 角

4×7=28 商

3×7=21 宫

2×7=14 羽

1×7=7 徵

《地员》下文接述五音之“三分损益法”:

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庚寅辛卯纳音_庚绝在寅_庚寅属什么五行

“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换成算式为:1×3(一而三之)×3×3×3=81(四开以合九九),此为“宫”音。“三分而益一”,即以宫数81乘4/3=108,是为“徵”音。以下依次得:108×2/3=72为商,72×4/3=96为羽,96×2/3=64为角。将此五音之数从高到低排列,为:

108 徵

96 羽

81 商

72 羽

64 角

其次序与上文“相地”听音正好相反。假如将“三分损益法”所得之音数理解为音频,从“相地”五音,尺度越大,则“中”音的频率越低,这是符合音频原理的。

后来的学者常用“纳音五行”来解释五音配置问题,今所见最早者似为宋人沈括,其《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说:

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此律吕相生之法也。五行先仲而后孟,孟而后季,此遁甲三元之纪也。甲子金之仲(黄钟之商),同位娶乙丑(大吕之商,同位,谓甲与乙、丙与丁之类,下皆仿此),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夷则之商,隔八,谓大吕下生夷则也,下皆仿此)。壬申同位娶癸酉(南吕之商),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姑洗之商,此金三元终,若只以阳辰言之,则依遁甲逆传仲孟季,若兼妻言之,则顺传孟仲季也),庚辰同位娶辛巳(中吕之商),隔八下生戊子火之仲(黄钟之徵,金三元终,则左行传南方火也)。戊子娶己丑(大吕之徵),生丙申火之孟(夷则之徵),丙申娶丁酉(南吕之徵),生甲辰火之季(姑洗之徵)。甲辰娶乙巳(中吕之徵),生壬子木之仲(黄钟之角,火三元终,则左行传于东方木)。如是左行,至于丁巳中吕之宫,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之法庚绝在寅,终于癸亥(谓蕤宾娶林钟,上生太蔟之类)。自子至于巳为阳,故自黄钟至于中吕皆下生;自午至于亥为阴,故自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甲子乙丑金与甲午乙未金虽同,然甲子乙丑为阳律,阳律皆下生,甲午乙未为阳吕,阳吕皆上生,六十律相反,所以分为一纪也)。[17]247~248

据胡道静先生《梦溪笔谈校证》所引,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五行纳音》、高似孙《纬略》卷七《纳音》、罗泌《路史余论》卷之三《纳音五行说(婚历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之二十《纳音》等均有说。其法各不相同。纳音五行亦见于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日书》,饶宗颐先生曾有系统研究,他是这样说的:

纳音的手续,是把六十甲子,按照六甲的次序,配合十二律、五行之五音而成。

先区别阳律、阴吕二组,分为二图。一阳生于子,起于甲子之仲;一阴生于午,起于甲午之仲;由子、午以推阳与阴之律,阳律起于甲子而终于癸亥,阴律起于甲午而终于癸巳。以五音十二律,纳于六十甲子,起于甲子、乙丑,则子为黄钟,丑为大吕,自此隔八相生而为壬申、癸酉,由下隔八而为庚辰、辛巳,终于丁亥。再下为戊子、己丑,乃入于火行的范围。

甲子与乙丑相配而下生壬申,昔人作出譬喻说好像是律娶妻而生子,即以乙丑为妻而所生之子为壬申,壬申又娶癸酉以生庚辰,其实这即取自“隔八相生”中的“生”字之义:凡甲子至壬申相隔八日(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所生之子既为壬申,壬申在五行属金,故纳音之五行,亦当从“金”开始。金配五音为商音,故甲子、乙丑分别为黄钟商、大吕商。下生之壬申及癸酉为夷则商、南吕商。再下八位下生庚辰及辛巳,则姑洗商、仲吕商。再下八位为戊子、己丑,已入五行之火,复由黄钟、大吕起算,火于五行为徴,故戊子为黄钟徵、己丑为大吕徵,以下照此类推。[18]264~265[19]459~460

饶氏复列表备述五行纳音所属于支,文繁不录。研究《日书》的学者,多赞同其说②。据饶文所举,《抱朴子·仙乐篇》和扬雄《太玄》有关纳音之法,与上法并不相同。饶先生谓:“关于五行之次序用于纳音,其说多歧。”[19]471其实,“多歧”者并不限于“五行之次序”。综览所有关于五行纳音的解释,都是以宫配土、商配金、角配木、徵配火、羽配水为基础,然后用五行配数原理加以解说。早期的五音配置的来源及其“原理”,仍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我们曾据《鹖冠子》和孔家坡汉简《日书》,推测甲型五音配置为南方楚地楚人之学,乙型为东方齐人学说,丙型为西方秦人或三晋之学③。彼时放马滩秦简的材料尚未公布。现从已刊布的材料看,其五音配置也合于甲型之说,而今甘肃天水一带为秦人故地,这是没有疑问的。天水放马滩一号墓出土器物为秦器亦可为证。由此可见,用地域差异来解释先秦诸子五音配置的不同,可能并不合适。那么,如何解释三种不同的五音配置?在此不妨再作一点推论:那就是它们来自先秦时期不同的流派。

五行学说通常归结为“阴阳家”,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太史公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阴阳家:“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又说:“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10]3965,3967《汉书·艺文志》本之刘向、刘歆父子之《七略》,其数术略“五行”类收书31家652卷[20]1769。惜已全部亡佚。李零曾据书名和后世目录著述,将其分为“阴阳书”“五行书”“堪舆书”“灾异书”“钟律书”“式法”“文解书”“五音书”等8类[21]182~188。与五音有关的数术书当在“钟律书”和“五音书”中,前者有《钟律灾异》《钟律丛辰日苑》《钟律消息》《黄钟》,后者包括《五音奇胲用兵》《五音奇胲刑德》《五音定名》。近年来,地不爱宝,华夏大地出土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简帛数术文献,尤以《日书》为大宗,可以大致复原《汉书·数术略》五行类文献[22]1~39。而上举与五音配置有关的放马滩秦简和孔家坡汉简,本身就是《日书》或与《日书》密切相关,所以,五音配置的甲型,不妨看做是古代“日者”之说④。至于乙、丙二型,则或与古代礼家有关。唯材料有限,希望以后随着出土资料增多,有机会再加讨论。

[3][比]戴卡琳.解读《鹖冠子》——从论辩学的角度(中译本)[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李学勤.《鹖冠子》与两种帛书[M]//李学勤.李学勤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