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之间本来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可是一进人家畜家禽的行列,这种价值判断就完全改变了。从先秦起,中国人就开始用狗起名字,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还有些地方用区分人性别的“男、女”来形容猫的公母,称为“男猫、女猫”,直到今天,还有些地方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些类似“大牛、二狗”的乳名。不仅如此庚绝在寅,中国人还用这些家畜家禽来算时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生肖”。
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癸酉年、甲戌年、乙亥年……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组合,六十年才能轮换一回。而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后来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汉族人就吸收了这种纪年法,从而形成了现在用十二生肖和地支一起纪年的方式。汉族的十二生肖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在纪年时的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和排序.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当年玉皇大帝要选十二个动物担任宫廷的卫士,确定某一时间让动物们来宫廷竞选,谁来得越早谁的排名就越靠前,而后面的就排不上了。猫爱睡觉,拜托老鼠叫醒它,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老鼠结下了冤仇。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赶跑了。其余的动物,牛起得最早走得最快,但老鼠却跳到牛背上,到达天宫后,老鼠“蹭”的一跳,成为最早到达的,排在了第一位,牛成了第二。接着老虎和兔子也来了,被排在了第三和第四位。龙来得有点晚,但他个儿大,长得也漂亮,玉皇大帝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他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今天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来说:“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这么排了第六。接着,马、羊、猴、鸡、狗、猪也纷纷被选上,并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现在的顺序。
实际上,少数民族以动物作为纪年方法是与他们的民族图腾有关的,而汉族十二生肖的选择则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牛、羊、马、猪、狗、鸡”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喂养的“六畜”,“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富贵吉祥。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期望及 要求,比如期望属猪的人能够在他的随和本性中去追求忠诚,希望属狗的人在忠诚的本性中做到随和。
对于动物的选择和排序问题,还有很多其他说法。一种是与十二时辰相对应,古天文学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中都有出来活动的动物,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这个时辰的代表,如夜间11点到第二天的凌晨1点正是老鼠活动的时间,所以称为“子丑”,依此类推,用十二种动物代指十二时辰,后来又推及到月份和年份的纪录。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二种动物的确定与它们脚趾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例如,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而十’二种动物中,只有老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后足五趾。 这些脚趾数目为奇数的都归为阳,而为偶数的都归为阴,十二生肖便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观念所影响.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用动物纪年的方法在很多国家都能见到庚绝在寅,如印度、埃及、希腊、古巴比伦等,但把它们作为人的属相,将人和动物相连的却不多。这种生肖风俗反映了人性的伟大和博爱。而生肖风俗又产生出中国人特有的生辰八字。古时候,人们用天干地支表示时间,因此,每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项共有八个字,称为“生辰八字”,而天干地支又与五行相对应,由此可以推断一个人的命运。比如‘’虎鼠不结婚”、“鸡狗相配断头婚”、“三月羊,靠南墙,生活无着多凄凉”等,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和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