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经基础 > 无极 » 正文

无极太极与易经 宋鸿兵的文字所承载的“道”就仍只然是一个“睁眼瞎”

2023-07-08 09:04

周敦颐太极图说》有感

■文| 宋鸿兵

最近一个多月严重失眠,不是因为天太热,而是因为周敦颐。

关于周敦颐,以前所知甚少,除了那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还有就是他作为北宋儒家代表人物的历史地位,至于他为什么被推崇为宋明理学和心学的开山鼻祖,并不太清楚,直到最近偶然翻到新编儒林典要的一本小册子《太极图说、通书述解》。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不过就是一张图和249字的说明书,而他的《通书》全文也仅有2800余字,本名《易通》无极太极与易经,看起来像是他读《易经》的学习笔记。说实话,第一遍读完这两篇3000字出头的文章,基本无感,似乎都是老生常态。结果愈发纳闷,莫非周敦颐还有其它大作?他总不能就靠这区区3000字被后世儒家这么推崇吧?查来查去,周敦颐毕生留下的文字总共不过6200余字!

这可把我惊着了!这不过是我周末一天的工作量!我完全没有把握自己一天写的6000字在一个月之后是否还会有人读?更别说一年、十年、100年和1000年之后了!

难道是自己的眼太拙,竟然没有发现这3000字背后暗藏的玄机?于是,一遍、两遍,一直连续读了十遍以上。再说一句大实话,我还是没看懂周敦颐的文字中到底有什么奥秘?不过,总算记住了文中的一个词,“文以载道”!

这就是说,即便我能读懂文章中的每一个字,也能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如果不懂这些文字所承载的“道”,就仍只然是一个“睁眼瞎”。

我所没能掂量出分量的“道”,当然就是儒家学说!

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最大的遗憾就是文化断了根,从小就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系统性教育。父母没有讲过,因为他们也被断了根,学校就更别提了,教的全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功利主义学说。在非中国历史文化专业的学生脑海里,儒家思想似乎一直是中国的正统意识形态,从孔子到清末,从来没有变过。显然,我们太无知了。

为了搞明白儒家思想兴衰的历史过程,手边最方便的工具书就是冯友兰先生在30-40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这三本书以前读过几遍,但这次是真正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搞清楚在北宋周敦颐之前,儒释道三家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态势。

结果就有了这两张“儒家哲学思想脉络图”和“佛家哲学思想脉络图”,还有对两晋南北朝玄学思想脉络的提炼。深深感谢冯友兰先生80年前的卓越工作,他以三本书100万字的工作量,撬动了至少上亿字的阅读量,更不必说其筛选、提炼、凝思、结晶的创造性贡献。否则,要梳理清楚何晏、王弼、郭象、向秀、竹林七贤,以及两晋佛家的六家七宗,还有鸠摩罗什、道生、僧肇、吉藏、智觊、玄奘、法藏、慧能等佛家高僧的哲学思想脉络,恐怕失眠就不是一个月的问题,而是十年以上的痛苦煎熬,甚至不知道在汗牛充栋的佛道经典之中,如何去找到最关键的思想精华。冯友兰先生的三本中国哲学史,为后人提供了至少100倍的时间杠杆!

从这两张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无极太极与易经,儒家思想在两汉以后,直到北宋周敦颐之前,衰落了长达800年之久!虽然隋唐已经开始推行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也出现过韩愈和李翱这样的唐儒大家,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精英在这800年之中,几乎全面投向了玄学和佛学,儒学完全丧失了吸引力,成为一具意识形态的木乃伊,即便是为了科举考试而不得不学习儒学,仍然没有多少人真正相信儒家的理想。

为什么儒家思想衰落了长达800年?因为玄学和佛学提供了更具精神营养价值的新思想。

玄学创造了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宇宙本体论”。何晏(三国演义里何进大将军之孙)和王弼(三国时期荆州刘表的曾外孙)提出了“万物有道,以无为本”,“天地有心,其心为无”的本体论哲学;郭象-向秀提出了“道无所不在,但所在皆无”,“道先于太极”,“万物独化”,“万物互联”的本体论升级版;竹林七贤亲身实践了“终极自由为无我”,“终极快乐是率性”,“终极境界是万物一体”的风流真谛。在宇宙本体论的理论和实践上,玄学完全碾压了儒学。

隋唐两代,佛家更是群星璀璨、高僧辈出。佛教哲学最重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宇宙之心论”。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易经》的复卦最早提出“天地之心”的概念,但那只不过是一个毫无能动性的“物理之心”,而佛家的“宇宙心”不仅“能动”,而且甚至就是宇宙本身。

佛心本体和外界一切法相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空和有的问题,正是佛家哲学的核心。对于外界的法相或色,佛家各宗均无异议,所谓因缘聚而生,也因缘散而灭,即色“无自性”,所以空。

但是,对于佛心本体究竟是空,还是有,佛学各宗激烈争论数百年,仍无最终结论。

l僧肇(384-414)提出“心色二分”论,首创中国哲学抽象之心的概念。他进一步推导出“不真空论”,即空不真。有非真有,空非真空,所佛心本体“不真空”;

l三论宗的吉藏大师(549-623),则重点强调佛心本体“毕竟空”;

l天台宗的智顗大师(538-579)坚持,佛心本体无生灭,名为如来藏,内藏一切法性。它要是空了,诸多法性往哪儿藏?

l唯识宗的玄奘大师(602-644)断言,识外无物,识就是佛心本体,内藏种子识等八识,所以佛心本体绝对不能空;

l华严宗的法藏大师(643-712),也觉得佛心本体自性清净、圆明成实、恒常不变,似乎也不应空;

l只有禅宗的六祖慧能(638-713),走得比“三论宗的毕竟空”还要远,他连佛心本体究竟是空是有,都“坐忘”了。如此境界类似玄学,难怪禅宗能在中国本土超级大火。

佛教哲学还有一个重大贡献,这就是冯友兰先生提出的“负的方法”,我的理解就是直觉顿悟。这与西方哲学存在根本差异,如果以吉藏大师提出的二谛义层级为例,可以看的更直观形象。简单说,真谛和俗谛分层级;低级真谛为高级俗谛;高级真谛否定低级真谛。吉藏提出三个层级,其实隐含了第四级,这就是禅宗的第一义“不可说”。

二谛义层级金字塔

其实,这个二谛义层级金字塔与我们提出的货币层级金字塔非常类似,即金钱(真谛)与信用(俗谛)分层级,低级金钱为高级信用,到了最高真谛的黄金,就是“第一义不可说”。可见大道同理。

鸿学院货币层级金字塔

为什么叫负的方法?

面对真谛与俗谛的矛盾,佛教哲学的不二中道,是在否定中不断向金字塔顶端“退却”,并逐次“上屋抽梯”,即逐级自我否定,直至“退到”佛心“之内,“忘言绝虑”与宇宙融为一体。西方哲学面对矛盾,则是斗争和进攻,向下扩大金字塔塔身,直至“攻到”宇宙尽头,却突然发现佛家哲学的“宇宙之心”已经占据了全宇宙。

在800多年的时间里,儒家的哲学思想简陋得令人发指,孔孟的仁学核心,仍局限在人伦的小天地之内,所谓天下,也不过是家国范畴,而玄学和佛学谈论的是全宇宙!特别是佛学,其人才之鼎盛,理论之博大,逻辑之精深,已经远远超过宋代之前的中国社会。面对玄学“宇宙之体论”和佛学“宇宙之心论”的内外夹攻,儒学既无“体”自卫,更无“心”反击。这就难怪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会发生大规模的“弃暗投明”。

在北宋建国70年之际,13岁的周敦颐面对的就是儒学衰败已历800年的断壁残垣!

如何才能重振儒家思想?如何才能与佛道争人心?如何才能实现“宇宙之心”和“宇宙之理”的大贯通?

请大家认真掂量一下,以一张图和3000字,如何能承载如此沉重之“道”?

事实上,周敦颐做到了,而且极端出色!

儒家思想在两汉以后,直到北宋周敦颐之前,衰落了800年。宋鸿兵老师查阅资料,深度挖掘思考,找出儒家衰落的答案,指出周敦颐重振儒家思想的关窍,精心制作的核心课【解读周敦颐之《太极图说》《通说》上】已经正式上线!

通过反复学习核心课程,您将用高倍时间杠杆,以最快速度武装头脑,了解中华文化儒释道三家的发展演变,跨越重重迷雾,对话周敦颐,直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