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果!《洪范》只言“九畴”,因而五行数到“九”为止。但阴阳相配才合道的思想则要求五行土必须还要有个“阴数十”以与“阳数五”相配;而且,阳木克土为妻,所克的土必须是阴土,所以阳数天三之术必须以阴数之土为配,因而必须要有阴数的土才成。于是依据“水火木金”四行的生数配上五得到成数的法则,发明出土有成数“十”的制度。所以,要体现阴阳配合之道,土不能没有“成数十”。换言之,当五行学说为要符合《易》学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法则时,就发展出了“土有成数十”的制度,“土有成数十”是五行学说在《易》理指导下发展的产物!
这样周易四象说,就产生了五行数的两种不同说法。可见,作为世界起源论,五行的生数成数到“九”为止,土为“王极”一说,更有其原始质朴的一面。土是长生不败的,无生无灭,万物皆须以它为凭藉体而生而长,而且最终归于大地,土为“王极”正是这个思想的体现。而土有“生数五,成数十”则否定了土的无生无灭的直观性,也否定了“王极”思想,土降低为一种与其他四行同一层次的元素,这是二说之间的根本区别。“五行数有十位”作为晚出的思想,不可能是伏羲画卦的依据。刘牧无视两种成数说的存在,只取有利于私论的十数说,而且在河洛理论中从不提这一点,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做法。如果说宋传《河图》本质上是一种五行生成数图.那么应当说,当五行数与阴阳理论的结台完成之际,这个图就已经存在了!它应该是在汉代,而不是宋代。
《易》学与五行学说都属中国古代描述世界起源及其规律的理论,二者虽不是一个系统,但由于这种性质上的一致性,导致了二者在理论上必然有相近似的内容,甚至局部的同一。“数”正是这样一个内容。但《周易》的数是筮法操作的结果;在《易》中它是置于太极之后的,是两仪、四象乃至八卦的具体表达手段,因而它并不具有原初性,它只是描述后天物象及其规律的工具。而在五行学说中,因有生数与成数的分别,前四畴的金木水火是“王极之体所以建”,因而与之相配的生数具有先天性、原初性;后四畴的金木水火是“王极之用所以行”,因而与之相配的成数具有后天性、再生性。所以五行说中的数不仅体现着后天现象界的物象规律,更具有先天性周易四象说,具有数是世界之源的内涵!在这一点上,《易》与五行是绝不相同的。这也是《周易》的数与五行的数没法混同的一个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宋)李觏.吁江集[z]四库全书[z].
[2](来)欧阳修.易童子间[M]传世藏书[z]
[3](宋)刘牧.易散钩隐圈[M]四库全书[z]
[4](清)胡渭.易图朝辨[M]四库全书[z].
[5]朱熹.蔡元定.易学启蒙[M]
[6]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中华书局.1980.
[7]张闻玉‘夏小正)之天文观[A]张阐玉.古代天文历法论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8]素问[M]四库全书【z]
[9](汉)扬雄.太玄[M].四库全书[z].
[10](清)孙之驭辑.尚书大传[M]四库全书[z]
[11](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M].四库垒书[z]、